製作徐州水泥管(屬於混凝土管的一種,廣泛用於市政排水、輸水管網等工程)的原材料與普通混凝土管類似,主要圍繞膠凝材料、骨料、水及少量外加劑構成,具體如下:
一、核心原材料
水泥(膠凝材料)
是水泥管強度的主要來源,通常選用普通矽酸鹽水泥(P・O 42.5 級或 52.5 級),其凝結時間和強度發展適合管道澆築需求。
特殊場景(如耐腐蝕環境)可能使用礦渣矽酸鹽水泥或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。
骨料
粗骨料:以碎石為主(也可用卵石),粒徑需符合設計要求(一般 5-20mm,更大不超過管徑的 1/5),要求級配良好、含泥量低(≤1%),避免雜質影響強度。
細骨料:主要是河砂(或機製砂),需為中砂或粗砂,細度模數 2.3-3.0,含泥量≤3%,以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實性。
水
采用潔淨的飲用水或符合標準的工業用水,不得含有油汙、酸堿、雜質等,以免影響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強度。
二、輔助材料(根據需求添加)
鋼筋(增強材料)
用於製作鋼筋混凝土管(如承插式、企口式管),通常選用 HRB400 級熱軋帶肋鋼筋,加工成鋼筋骨架(鋼筋籠),提升管道的抗裂性和結構強度。
部分小型或低壓管道可能采用無筋素混凝土管,但徐州地區市政工程中多以鋼筋混凝土管為主。
外加劑
減水劑:減少拌合用水量,提高混凝土強度和密實性,同時改善和易性,便於澆築成型。
緩凝劑:在高溫環境下使用,延緩水泥凝結時間,避免澆築過程中過早凝固。
引氣劑:引入適量微小氣泡,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(尤其適用於徐州冬季寒冷地區)。
膨脹劑:用於要求抗滲的管道,減少混凝土收縮裂縫,提升防水性能。
摻合料
為降低成本或改善性能,可能摻入粉煤灰、礦渣粉等活性摻合料,替代部分水泥(一般不超過 30%),同時減少水化熱,降低裂縫風險。
三、原材料選擇的注意事項
所有材料需符合國家標準(如《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》GB50204),進場前需進行檢驗(如水泥強度、骨料級配、鋼筋力學性能等)。
徐州地處北方,冬季施工時需特別關注原材料的保溫(如骨料預熱、熱水拌合)及抗凍劑的合理使用,確保管道質量。
通過以上原材料的科學配比和加工(如離心成型、懸輥成型、立式振搗成型等工藝),可生產出符合強度、抗滲、耐久性要求的徐州水泥管,滿足市政工程需求。